印度籍“新西安人”迪瓦卡爾在制作飛餅。本報記者 李羽佳攝
本報記者 李羽佳 陳瑋
“飛餅,印度飛餅……”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(qū)內(nèi),來自印度的迪瓦卡爾一邊用中文吆喝,一邊熟練地將一張圓餅拋向空中。
“好!餅飛起來了?!卑橹慰偷慕泻寐暎贤呖柭冻隽苏鎿炊譅N爛的笑容。在明亮的燈光和紅色頭巾的映襯下,他的臉上洋溢著歡樂。
把面團(tuán)搟成圓餅,面餅在手中按順時針方向不停旋轉(zhuǎn),越轉(zhuǎn)越大、越轉(zhuǎn)越薄、越飛越高,裝餡料、上鍋煎、切塊,短短幾分鐘,一份金黃色的印度飛餅就散發(fā)出香噴噴的味道,吸引著來往游客。這樣的步驟,迪瓦卡爾每天都要重復(fù)200多次。
今年春節(jié)期間是迪瓦卡爾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(qū)工作3個多月來最忙碌的一段時間,他甚至顧不上欣賞距離攤位僅20多米的舞臺上的表演。來到西安一年多,他的漢語還不熟練,大多數(shù)時候,他和中國游客是用手勢和微笑交流,但這并不影響他對西安的熱愛。迪瓦卡爾一字一頓地表示,他喜歡西安,在這里,不僅能感受到熱鬧和快樂,還能了解中國文化,吃到陜西的美食。
與迪瓦卡爾一樣,在西安度過了10個新春佳節(jié)的印度籍友人德福,也是被西安深厚的文化積淀吸引。但不同的是,他和家人已經(jīng)“扎根”西安。德福不但能說上幾句陜西話,而且在西安經(jīng)營著多家印度文化交流餐廳。迪瓦卡爾正是他的員工。
德福說:“我在西安有40多名印度籍員工和來自幾十個國家的好朋友,他們中有一些人像我一樣在西安多年,更多的是剛到西安幾年的‘新西安人’。中國和印度是‘鄰居’,大慈恩寺又是中印悠久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,我們能相聚在西安,一起體驗中國文化、交流各國文化,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。”
春節(jié)期間,德福的餐廳里迎來20多個國家的友人,他們在一起包餃子、學(xué)剪紙,載歌載舞,共賀新春佳節(jié)。每年在印度的排燈節(jié)、胡里節(jié)等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德福都會在餐廳內(nèi)舉辦各種活動,讓來自印度的“新西安人”找到家的溫暖,也邀請中國的朋友加入,在節(jié)日互動中增進(jìn)了解。
編輯:馬玉